致富心態.png

在邁向財務自由的路上,你認為什麼才是最重要的? 是能讓你賺錢的技能? 還是豐富的人際網路? 或是無往不利的投資運氣? 這些都很重要,但要說什麼是最重要的話,能讓你致富的"心態"才是最重要的。即使你很會賺錢,若不懂得守財,錢來快去得也快,世界的改變越來越快速,今年還是黃金產業,可能明年就變為夕陽企業。也因此若你能擁有"致富心態",那麼不管環境怎麼變化,投資市場是多頭還是空頭,你都能在裡面繼續生存,持續變有錢。

大家好,我是Wade,介紹《致富心態》這本書,作者摩根·豪瑟,是美國知名的理財專欄作家,這本書的內容是在講述投資方面,我們所應持有的心態。作者認為許多理財結果都與運氣和風險相關,並且不受專業知識影響,"致富心態"的軟實力,才是投資人真正不可或缺的條件。我將書中的20個小章節,統整節錄為以下6個概念,將帶給大家啟發。

沒有人真的是瘋子
作者在書中提到一點,"人們會拿錢去做一些瘋狂的事,但沒有人是真正的瘋子"。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與成長背景都不同,造成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相同,甚至會因為不同的時空背景,即使是在金字塔同一階層的人,所採取的投資策略也不會相同。打個比方,生活貧困的人很難想像富裕家庭孩子,可以花他們所賺一整個月的薪水在遊戲造型上;而擁有富裕生活的人,也很難想像貧困人們思考風險與投資的方式。出生在現在動輒7-80元雞排年代的小孩,難以想像雞排3-40元的時期。再想像一下,若是你每個月辛辛苦苦賺來的錢,在省吃儉用後,都很難存下幾十塊到投資帳戶,那麼你會不會將致富希望都壓在樂透上面?所以在同一個投資市場裡,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,你和我所玩的理財遊戲也不同。有可能我的投資策略,是看某支個股的短期獲利,若你拿來做為長期投資的參考,就可能被套牢。當你體會到這點,"沒有人在投資上是真正的瘋子",你就能客觀的評量別人的投資策略,也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投資決定。而當你接受其他人的建議時,也能再仔細評估時空背景的差異,讓自己多一層思考,而不是盲目的跟從。

運氣與風險
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史考特曾說:世事總不如它的表象一樣好或一樣壞。運氣與風險就像一對雙胞胎兄弟,在投資的市場,你很難看出哪一項決定是運氣占了上風? 還是風險影響了結果? 我們往往會輕易地將別人的投資失利,解釋為他們的決策失準,不理性的投資造成了他們的失敗。但遇到自己失敗時,卻又往往會怪罪於風險上面,說是市場的波動而導致自己虧損。拿一個最近的例子來說明,台積電的股價在2020年疫情爆發時,一路從270幾塊飄升上去,在2022年1月到達歷史高峰672元,之後就一路往下跌,相信當時有許多買在最高點的人,而那些人也被嘲笑許久,但在2024年農曆新年開市後,台積電的股價一下子飆升至700元,當你再次回顧當時被套牢的那些人,你能說他們是決策錯誤嗎? 還是遇到風險的緣故? 而這次的股價飆升,又是運氣使然? 還是判斷精準? 也因此在運氣與風險這方面,從結果很難看出是什麼在主導,但若全憑運氣來投資,又太像賭博了,所以我依書中內容,提出四個建議,
1.留意自己讚揚的對象,當心自己避之唯恐不及的對象 -> 不是每個成功都是努力與聰明的決策而得來,也不是每個失敗都是懶惰與不合理的決定所造成,你需要跳出框架去客觀思考
2.不要聚焦特定人士與個案研究,應該關注廣泛適用的模式 -> 媒體上的一些致富或破產案例,往往有極端且複雜的背景,不是每一項都適合用在自己身上,廣泛而適合大眾的數據,才是值得我們參考的地方
3.長尾效應 -> 即使你有大半時間都失敗,但只要你"持續"追求良好的方式投資,最終還是可以致富
4.預留犯錯空間 -> 所謂的"意外",就是你想像不到的事,比如911恐怖攻擊、新冠疫情爆發,因此投資都需要保留犯錯空間,讓自己即使遇到決策失敗或風險降臨,都能東山再起

什麼才是財富?
想像一下這個畫面,當你看到別人開法拉利、藍寶堅尼時,你腦袋中的想法是"哇,開這輛車的人真酷,我好崇拜他",還是"哇,如果"我"有那輛車,大家都會覺得"我"很酷" 
其實大部人的畫面,應該都是想像自己擁有那輛超跑時的情況,是"自己"坐在超跑上的畫面,至於原本開超跑是誰,沒有人會真的在乎。這之間就產生矛盾了,很多時候人們購買奢侈品時,是想受到其他人羨慕的眼光,想讓人尊敬自己的地位,這是資本主義與媒體渲染的結果,灌輸我們概念,以為擁有"奢侈品"是"有錢"的象徵,是一種地位的表現。但在其他人的真實看法裡,其實只藉由你的外在奢華,想像自己成為"有錢人"的樣子。那麼什麼才是財富? 那些看不到的資產才是財富!財富是你沒買下的名車、沒入手的鑽石、沒戴上的名錶,財富是還沒轉化為手中實物的金融資產,是你的投資組合,是你的存款,也是能帶給你收入的資產。人是藉由模仿學習的動物,也因此我們常常只模仿到,有錢人外在看得到的富貴亮麗,但是模仿不到那些隱而不現的淨資產,讓我們陷入"有錢就要花"的誤區。當人們希望成為千萬富翁時,其實心中真正想的是"我有一千萬時要怎麼花掉"。所以想要擁有財富,就要謹慎思考花費,那些你還沒花掉的收入才是財富,能讓你在未來有更多的選擇。下次在購入奢侈品時,請先想想你追求它的意義,若只是為了凸顯自己的地位,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,那麼還是學習慷慨與同理心的特質,會更加有效。

合理勝過理性
每個人都有情緒,都有可能犯錯,不是一張數據清晰的試算表。也因此不要制定過度理性的投資策略,只要追求合理就行,這邊的合理是指合適"自己"的理由。在書中以生病發燒為例,根據醫學研究,在一定範圍內的發燒,會啟動身體的防衛機制,有助於對抗病毒的侵略,加快痊癒的速度,這是理性的決策,但實際上每個醫生都還是會開退燒藥給病患,這是因為發燒引起身體的不適,會讓人想早點結束這種不舒服的情況,所以醫生會建議若久燒不退時,可服用退燒藥來降溫,這是合理的建議。回到理財投資也是一樣,不要去過度追求設定停損點或是停利點的策略,因為有時理性思考反而會帶來我們不安,選擇能讓我們安心睡覺的投資方式,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。就像租屋與買房的世紀辯論,正方與反方都有其論點,但你自己認為呢? 有些人就是覺得能住在屬於自己的房子才能安心,而有些人則認為買房的錢,拿來做其他投資會更快累積資產。以我自己為例,即便我本身很推崇指數型ETF,但我還是有購買幾家公司的個股,這是因為我喜歡他們的產品與公司理念,真的沒什麼技術判斷或價值層面的考量。所以找出合理且能讓你安心的策略,才是最佳解答,不要去追求正確答案。

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
成功的投資方法與其它有價值的東西一樣,都需要一個價格,如果不能體認到投資是有代價的,我們就容易為了避免波動,而去頻繁調整我們的投資組合,反而損失更大的獲利。書中以買車為例,假設想要買一台100萬的車,通常有三個選項,一是直接付錢購買,二是找便宜一點的二手車,三是偷走它,而第三個選項對99.9%的人來說,是幾乎不會去思考的。但換到投資領域,人們的想法就不同了。假設想要未來30年後,獲得一筆資產以便退休,而這資產每年都有穩定的報酬率11%,以美股道瓊工業指數為例,從1990年到2024年,近30年換算下來都可提供這樣的報酬率,但也可發現這段期間的波動極大,若在中途無法忍受波動而退出,那麼最後的報酬就只是差強人意。回到與買車時的同樣選項,套用在投資時,選項一是接受這波動,並為此而付費,選項二是找尋波動性較小,但報酬率較低的資產來代替,就像二手車,選項三則是化身偷車賊,一邊賺取高報酬,並同時想辦法規避波動性。這時你就發現,許多人會選擇第三個選項,試圖用一些策略與計算,來找到市場最高點賣出,接下來再找尋市場最低點時買進,頻繁的買賣。可是真的有那麼容易嗎?就連整天鑽研股市的資深經理人,都只有不到20%的比率能打敗大盤。所以須了解市場報酬不是免費的,波動性就是取得報酬的代價,也可以說是你的入場費,好讓你獲得比現金或債券這些低利率的商品更高的報酬。

別過度相信任何事
在這世界上,悲觀主義的預言,遠比樂觀主義的預言來的有影響力。這是因為悲觀主義的話語,聽起來更加明智、更加合理。當你告訴某個人一切都會變好,他可能只是一笑置之,不當一回事。但若是你告訴他可能有危險,對方一定會馬上專心聽你訴說。就像台股一樣,從疫情開始到今年,多少次你聽到台股指數會崩盤的消息,但是今年開春後還是扶搖直上,突破了1萬8千的門檻。所以在金錢領域,悲觀主義會比樂觀主義,容易影響大眾投資的決策,當越來越多人相信某件壞事會發生時,市場就可能動盪。書中提到2007年與2009年的全球情況,從表面上來看,2009年的經濟活動並不比2007年差,甚至科技與其他產業都更加進步了,但若仔細研究2009年的各項經濟數字,會發現比起2007年時大幅衰弱,這是因為在2008年時的次貸風暴,讓大多數的人都相信經濟要崩盤了,而它也真的實現。當我們開始相信某件事,我們的大腦就會尋找與這件事相關的資訊,即便資訊缺少,我們的想像力還是會補足缺失的部分,結果就是影響我們的決定,做出在旁人看來不理智的舉動。因此我們需要對任何事都持保留態度,不要深陷其中,讓我們做出合理的判斷。

最後我再總結之前的6個概念,並提出書中的8項結論,希望這些結論將協助你,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。
1.當事情運作順利時,要盡量謙遜,當事情不如預期時,要懂得原諒自己 -> 運氣與風險並存,你在評斷自己與別人的時候,要將兩者同樣重視,才能有機會去聚焦你能實際控制的事物,並能找到正確的榜樣。
2.使用能讓你安心睡覺的方式 ->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,並不是最高報酬就是好投資,能讓你安心入睡的決定,才是適合你的投資方法。
3.增加你的投資時間 -> 即使你有一大半的時候出錯,持續並增加你的投資時間,讓長尾效應與複利帶你飛翔
4.存錢就對了,根本不需要特定理由來存錢 -> 存錢是為了不讓意外發生時,剝奪自己寶貴的時間與選擇的權利,存錢才是增加財富的方式。
5.成功都是有成本的,並要為此付費 ->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多數的財務成本沒有明顯的價格,不確定性與風險都是金融世界常見的成本,要將它們視為買下好東西的價格,而不是要避免的罰款。
6.避免極端的財務決策 -> 隨著時間改變,你需要不斷調整你的決策,以符合當前的財務目標,不要讓決策偏於極端,爭取留在賽場的時間。
7.確認你正在玩的遊戲 -> 你所做的決策,不要被同一個市場的另外玩家影響,因為他們可能在玩其他的理財遊戲。
8.尊重混亂 -> 沒有人是真正的瘋子,每個人的見解與目標都不相同,沒有一個正確答案,只有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
在這本書中,我學到了所謂的"中庸"之道,不管是在理財決策或是成敗評斷上,我們都不能極端的偏向某邊,找尋合理且廣泛的數據,才是致富的不二法門。這本書也有許多小故事可啟發我們思考,每次看都會有新的發想,推薦大家買書回來看。

書籍連結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947224?sloc=main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ade 的頭像
    Wade

    Wade

    W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